舊型逆變器的回路結構與問題點
1. 回路結構
舊型的電感器回路,是由集電極(collector)共振型的一次回路、閉磁路型變壓器、電容
ballast構成,看不出每一個製造廠的不同。圖一顯示回路圖與各部分的信號波形。做為負荷來連接的冷陰極管是放電管,放電管的一般特性,就是陰極降下電壓,具有負性抗阻性,所以,為了讓放電電流穩定化,就需要變壓器。與冷陰極管直列連接的Cb,作用就在此。由於負性抗阻特性,使得在冷陰極管流動的管電流,變成扭曲的三角波狀。
2. 冷陰擊館周邊產生的寄生電容與小型化的障礙
一般如果提高震盪頻率的話,變壓器就可以小型化,但是,如果以冷陰極管為負荷的話,就必須考慮到發生在冷陰極管周邊的寄生電容。寄生電容也會發生在二次卷線,把這些合起來的等價回路,就如圖3。由二次卷線的電感以及這些寄生電容決定的震盪頻率,出乎意料之外的低,變成在設計電感器inverter時,不能視若無睹的值。電感器的震盪頻率,必須設定成比這種震盪頻率還低很多才行,所以,震盪頻率能提高的部分也有限,形成變壓器要小型化的障礙。在pencil
inverter中,巧妙利用過去視為障礙的寄生電容,而完成了變壓器小型化的目的。
pencil inverter的原理
1. pencil inverter的構造
圖4,5是顯示pencil inverter的回路圖與形狀,pencil inverter的一次回路,基本上與舊型的inverter一樣。
圖4
|
圖5
|
最大的不同是在游離電感效果型變壓器(調相結合型變壓器)的部分,而這種變壓器的告造非常簡單,只要在圓柱型的鐵氧體磁心(ferrite
core)中,從頭照順序執行卷線。圖6是與舊型昇壓變壓器的比較圖。
圖6 |
游離電感效果型變壓器(調節相合型變壓器),構造簡單,還可以組合成全自動化。另外,這種變壓器的性質上層間絶緣膠帶,也不需要含浸,所以,與舊型的變壓器比較起來,製造成本非常便宜。
2. 游離電感效果型變壓器(調相結合型變壓器)的動作原理
游離電感效果,是以高過自共振頻率的頻率,勵振開放時速型變壓器,表現出來的現象,在冷陰極管inverter的變壓器中,二次卷線很多,結果,很容易產生自電感、寄生電容都變很大的狀況。閉磁路型變壓器的話,於變壓器的二次卷線產生的寄生電容與卷線的自電感,所產生的自共振點只有一個。因為在閉磁路型的變壓器中,磁束要通過的鐵氧體磁心(ferrite
core),比在空氣中通過要容易好幾千倍。可是,在這裡,若開放磁心core的兩端,變成開磁路型的話,磁束抵達開放的端面,就會從那裡,先通過透磁率低的空氣。結果,只要有一點點不容易通過的條件,磁束就很容易從磁心的中途漏洩,所以,藉助勵磁頻率的話,二次卷線會產生被分割成複數而舉動的現象。這是因為被分割成複數的電感器inductor與包含在電感器中的寄生電容之間,形成小小的共振子,所以,外表看來好像是電感器游離了,所以,名之為游離電感效果。(圖7)共振子隨著頻率提高,共振子就會變得越小。共振子的大小,若像pencil
inverter的變壓器那樣,捲的細細長長的話,隨著單位長度附近的電感inductance以及寄生電容所決定的波的傳播速度,便壓氣的二次卷線的長度與共振子的長度一致的時候,就會形成一致共振mode。
圖8 |
在這種共振現象中,正好像弦的振動一樣,二次共振、三次共振等,具有高次共振mode,結果,游離電感效果變壓器的二次卷線,正好如同軸cable一般。若將這個二次卷線視為同軸cable的話,電感會很大,因此,波的傳播速度就慢,特性阻抗(impedance)就會變得非常大。(隨著波的傳播速度,有時共振子也會在二次卷線上移動。)(圖9)
3. pencil inverter的等價回路
在這裡,嘗試實際測試在變壓器的二次卷線產生的游離電感效果(一次共振mode),結果如下。在圖10的回路中,使用如圖11的拾波線圈(pick-up
coil),實際測驗a.b.c點,得到照片3(a).(b).(c)。為了比較位相,也同時標示出在圖10的T點上的整流子(collector)電壓波形。
圖10 |
圖11 |
因為a點的波形與集電極(collector)電壓是同層,顯示出這一點的磁束流,與一次卷線同層。在b點中,沒有檢驗出電壓,顯示在這一點上,走法的磁束正在對向。c點的波形與整流子(collector)電壓是逆層,顯示這一點上的磁束流與一次卷線是逆層。
照片3 |
這表示游離電感效果變壓器中,從一次卷線脫離處產生的共振子磁束,沒有受到一次卷線的影響,是以獨立扼流圈(choke
coil)來動作。因此,等價回路就變成如圖12那樣。
圖12 等價回路 |
在這個等價回路中,看被破線包圍的部分,獨立的共振子(游離電感器)與二次卷線產生的寄生電容,可以知道,已經與冷陰極管周邊產生的寄生容器,形成了π匹配回路。π匹配回路是一般經常做為天線的抗阻匹配回路的回路。(圖13a)在這裡,將負荷的冷陰極管視為天線,實際測試抗阻,約為75kΩ∼100kΩ,所以,以此為基礎,調整游離電感效果行變壓器(調相結合型變壓器)的二次卷線的參數,做抗阻匹配。那麼冷陰極管就會進行穩定的給電,inverter的效率就會提高。(圖13b)現在我們回頭看看,使用於舊型inverter回路上的ballast
電容的電抗造成的強制drop回路,這可以視為是抗阻的miss-match的給電,結果,從負荷中產生反射波,透過變壓器,歸還給一次,形成collector卷線的銅損,令inverter的效率惡化。另外,過去液晶被照光與inverter是個別設計,可以看到很多高耐壓矽被服的給電線繞的很長的設計,也因此造成輝度的不安定,為此煩惱。在這種時候,專注於提高矽被服線的耐壓檢討對策,是沒有用的。可是,如果發現到這是抗阻的miss-match的話,就可以輕易瞭解這種現象。只要一改變觀點,inverter的設計,在最近已經進入高周波的理論,並到達必要的領域。為了開發出更有效率的背光板,吸取高周波概念的綜合設計,也就變得不可或缺了。
pencil inverter的特徵
1. 小型、高效率
游離電感效果型變壓器(調相結合型變壓器)非常小型,也不需要ballast
電容,所以可以將inverter變得很小。結果,也可以收進導光板的flame中,利用這個方式,背光板組就可以變成如照片1那樣的簡單。只要給予直流電,就可以輕易的發光,已經接近背光板本來的裡響了。這麼做得話,就可以連高周波設計都結合為一體來管理,這種背光板組的電力周邊的輝度效率非常高。
照片1 |
2. 安全性
就像冷金管用的inverter,對於在高壓中使用電力的變壓器來講,最可怕的是情就是局部短路rare
short。只要卷線的被服的一部份,有絶緣不良的話,從那裡開始的放電,會擴大更多的絶緣不良,還會一口氣將局部短路擴大到卷線全體,這就是局部短路的現象。必塞磁束型變壓器中,從一次卷線中產生的磁束,全都是通過二次卷線,所以,若一部份產生局部短路的話,所有的能源都會集中在局部短路的發生部位。跟這個比較起來,游離電感效果型變壓器(調相結合型變壓器)中,若發生局部短路,磁束將不會通過絶緣不良的部位,會事先就漏洩了,所以,局部短路不會擴大。圖14a.b是在
inverter
便壓氣的二次卷線上,滴一滴硝酸,比較消耗電流的變化的圖,不過,相對於在閉塞磁束型變壓器中,局部短路的實驗一開始,消耗電流就會增大的狀況,游離電感效果型變壓器(調相結合型變壓器)中,得知消耗電流會降低,並且產生可靠的失效保險(fail
safe)效果。在實際的中況中,一旦放置發生局部短路的變壓器,在閉塞磁束型中,局部短路會漸漸擴大,最後終於形成破壞,但是,游離電感效果型的話,就可以長時間放置。
3. 低噪音
游離電感效果變壓器,因為磁束會漏洩,所以大家很容易認為噪音會很多,但是,實際測試輻射噪音之後,如圖15a.b,根本與預料的呈現相反的傾向。在閉塞磁束型變壓器中,高調波造音的低減率是-20Db/dec,如600KHz~1MHz的收音機放送波,藏在噪音中。另一方面,游離電感效果型變壓器(調相結合型變壓器)的話,高周波噪音低減率是-40Db/dec,高周波沒有被收音機放送波蓋住。乍看之下會覺得很不可思議,只要看collector共振型inverter的collector電流波形,就可以知道正在產生快速的電流變化。如閉塞磁束型一樣,只要卷線間的結合度高,再一次卷線發生的快速磁束的變化,都會傳遞到二次卷線。另一方面,游離電感效果型中,di/dt的大的成分,從二次卷線的途中逃出,具有難於傳遞到二次卷線的特性。從這些狀況來看,可以知道,提高卷線間的結合度,對於減低高調波的輻射噪音是有害的。如此,游離電感效果型變壓器(調相結合變壓器),包含了好幾個顛覆變壓器常識的建議。變壓器的原理很簡單,所以,大家很容易就以為,對變壓器已經非常瞭解了,但是,很多時候,卻都對誘導這樣的現象,沒有做出正確的理解。即使應該已經非常瞭解的變壓器,也還是存在著如游離電感效果這類未開拓的部分,現在是不是有必要,重新確認一下變壓器的原理呢?
液晶背光板與其周邊技術
支持液晶面板的背板的高效率化與高輝度化
現狀,液晶顯示器中,不可缺少背光板。而且,其高效率化、高輝度化、低消耗電力化、小型化等等,對於液晶顯示器的性能有很大的影響。在此,我將針對其基本構造與周邊技術的發展做解說。
導光板(面光源panel)
現在液晶的背光板,是以導光板方式為主流。過去在這個部分,使用EL(
electro luminescence電致發光),但是1986年,株式會社明拓系統(現在史丹利電器系列)發明的邊緣照明edge
light方式的導光板的出現,使得EL方式取代了導光板方式。
導光板是日本獨步世界的技術,是支撐液晶最有力的部分。在此將針對過去不太瞭解的導光板技術,詳加介紹其構造、高效率化、高輝度化技術。
1. 使用導光板方式的面光源的原理與構造
(1) 導光板的原理
導光板是利用從經過特殊加工的壓克力板(有人也將這塊板子稱為導光板)的邊緣(edge)導入光,光則一邊完全反射整個壓克力板,一邊前進,遇到由壓克力板加工過的反射dot,就轉變方向,形成比全反射角還小的成分的光,出現在壓克力板的表面的原理。(圖1)
圖1 |
光源是使用細口徑的特殊螢光管(冷陰極管)。反射dot的製作方式,有印刷法或injection法等多種,在這裡則針對印刷法來加以說明。反射dot是用鈦白(Ti02)或沈降性硫酸鋇(BaS04)等不會有光學性吸收,反射率高的顏料以及丙烯類膠合物(binder)融合之後的反射ink,利用screen印刷法做塗布。(圖2)反射ink不是塗布在壓克力板前面,是依據如圖3的漸層模式來塗布。也就是說,接近光源冷陰極管的部分會變小,離光源越遠,就會變得越大。控制讓整體的面,可以平均發光。詳細來看,一燈用的模式,並不是距離冷陰極管最遠部分的反射dot會變的最大,而是距離端面2~30%的地方會變的最大。但是,這是因為為了提高光的利用效率,=7聖當貼於端面的端面反射位置的影響。
圖3 |
其他,導光板為了提高光的利用效率,利用反射位置或擴散位置等,達成高輝度化。(照片1)圖4,展示導光板的效率。導光板是由印刷好的壓克力板(也有人直接稱此為導光板)、反射seat、擴散seat、端面反射seat、朗陰極管、螢光管反射seat等零件組成。反射seat的作用,是利用碰到反射dot的光的一部份,將出現在導光板背面的成分加以反射,讓它朝正面,所以,使用具有高反射率的素材。
圖4 |
擴散seat主要目的,是讓從導光板正面看到時的反射dot加以擴散,然後看不見,可是,最近具有透鏡(lens)特性的集光性擴散seat等,積極受到使用,努力提高正面揮度。
2. 導光板的種類
screen印刷法式與injection法式
導光板(主要是壓克力板)的加工法中,有利用screen印刷塗布反射dot,以及在壓克力板射出成形的時候,在模型中加工的反射dot,直接將壓克力板本體與反射dot做一體成形的方式。兩種方式各有優缺點,以目的來區分兩者。(圖5)
圖5 |
screen印刷法式被選用在小量生產以及中型的生產性中,主要運用在10inch
class以上的文字處理機.筆記型電腦上。injection法式,適合成本低,小型以及大量生產。但是,因為初期投資很大,所以,大部分使用在5inch
class以下的液晶電視等。光的利用效率較佳的是injection方式,而screen印刷法式的話,當作反射素材來使用的鈦白,在可視光域會有若干吸收的現象,反射壓克力板的平行面的全反射光,也有漏洩到反面的現象(藉由端面反射seat來改善)(圖6)等等,光的損失比較大。
圖6 |
比較起來,injection方式的話,導光板背面的反射曲線等,可以自在成形,光的利用效率很高。(圖7)
圖7 |
其他的方式,還有黏著dot法(圖8),但是,這種方式適合用在大型看阪上,用在液晶背光板上的例子很少。
圖8 |
screen印刷法、injection法,用在大型看板尚有困難,實用例子很少,不過,因為黏著dot法的開法,期待可以開拓除了導光板的液晶以外的心用途。
高輝度化的研究
從壓克力板的端面導入光的板面整體擴散的技術,乍看之下不太可能,似乎效率不好,可是,在實際的導光板中,光的利用效率非常的高。導光板是巧妙利用光在屈折界面的全反射或屈折,細緻的利用光學原理,所做得高度技術集合體。
1. 光學性的全反射與屈折的應用
在導光板內前進的光,會重複多次的反射與屈折,這時候,隨著在反射面的能源耗損,導光板的光效率會極端的降低。一般一說到反射面,就會想到金屬面反射,可是,金屬面的反射絶對不是效率好的。即使是最優秀的金屬面反射,通常也會伴隨10%~15%左右的耗損。重複了三次的反射之後,光的能源會減少到一半以下。另一方面,屈折率界面的全反射,是不會耗損能源的完美反射,反射率是100%。即使重複數十次的反射,能源還是零。在導光板中,這是很重要的要素。因此,在導光板中,應用屈折率界面的全反射。
(1) 壓克力板平滑面的全反射
從壓克力板端面照進來的光,一邊在平滑面重複全反射,一邊往壓克力板內部前進。
壓克力板的屈折率約1.49,而計算選擇的全反射角(臨界角)是42.2°。這表示,在壓克力板的端面中,包括擦身而過的光在內,所有角度的光都照入壓克力板內,一旦照入的光,全部都變成全反射光,在壓克力板內前進。(除了表面反射的7%)(圖9)
圖9 |
只要這光沒有遇到反射dot,就不會衰減,會到達另一邊的端面。從這個理由,可以說明導光板的光的利用效率非常高。
(2) 反射dot的全反射
圖10 |
在反射dot內,也會發昇一樣的屈折與全反射。因為鈦白等屈折率很高(n=2.62),所以,在反射dot入光的光,具有非常複雜的動作。(圖10a)在injection法中的反射dot的話,光的軌跡很單純,我認為這一點會影響到效率的高低。(圖10b)
(3) 反射seat的全反射
將透到導光板背面的光,反射到正面的反射seat,外表看起來像純白色的亮光紙,但是,這是將PET或聚碳酸酯(polycarbonate)等,光學上透明度高的數脂,經過微細發泡而成。泡的直徑有數微米左右,不過,泡越微細、密度越高,反射率就越高。反射seat代表性的東西有東RE的E-60等等。泡是屈折率約1.00的素材,與透明樹脂之間,形成良好的屈折率界面。
圖11 |
導光板中,空氣也是結構零件的一部份。(圖11)
(4) 擴散seat
擴散seat不只是要凸顯反射dot這個目的,還具有將光集中在正面,提高正面輝度的重要功能。液晶有視野角,從偏離正面的方向看,會看不太清楚。因此,背光板也要配合液晶,將出現在偏離視野角方向的光集中,讓光朝向正面,有效利用光。
圖12 |
如果幾乎不需要考慮及光特性,或者是重視斜向的明亮度的話,就使用低成本的mat
type的擴散seat。(圖13)
圖13 |
若需要更強的集光性的化,就使用稜鏡(prism) seat。代表性的東西就是用住友3M的BEF(
Brightness enhanced Firm)等,可以繼續性的改善正面輝度的效果,可是,只甕prism
seat,將佔導光板組成本的數成,是很高價的靈見,必須考慮到成本與效果的平衡。(圖14)
圖14 |
冷陰極管(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)與其特性
用來做為導光板光源的冷陰極管,釋一種直徑數米釐左右,非常細管徑的螢光管,近年來與導光板的發展一起急速發展起來的。隨著導光板變薄,冷陰極管也變細,最近直徑2.6米釐的冷陰極管已經變成主流。(照片2)(在1999年,直徑1.8米釐的是主流)。冷陰及管的發光原理,基板上還是普通的螢光管(熱陰極管),這一點是不變的,可是,因為電極沒有燈絲(filament),所以,構造簡單,也能夠把電極弄得很小,因此,適於做細徑化。因為不對電級加熱(Cold
electrode),不會有熱電子放出,所以,電氣的特性是陰極降下電壓比較高,另外,陽極柱(發光部)變細,氣壓變高,因此,放電電壓與熱即因管比較起來,變得非常高(300~700V)。另外,放電電流5~7mA左右是很平常的。
圖15 |
用來驅動冷陰及管的inverter回路,如圖15所示的回路,是一般的,但是,與為了改善導光板的輝度,而使用的螢光管反射seat之間,會產生寄生電容,與capacitance
ballast之間,會產生容量分壓效果,會出現輝度降低的現象。在這種狀況下,將ballast當作扼流圈(choke
coil),形成如圖16所示的那種共振回路,對輝度改善很有效,而且,管電流也會變的接近正弦波,降低輻射噪音。
圖16 |
|